
在两伊战争时期,一群逃难的教师背着黑板在荒原上行走,他们中间有一个叫萨义德(萨义德•莫哈默迪Said Mohamadi 饰)的男人,胸怀非常远大的抱负,那就是让村里的孩子都能阅读,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,摆脱窘迫的困境。为此,他放弃了跟富家女成亲的机会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教授孩子读书的道路。他和同伴为了生计,脱离了大部队。萨义德后来终于收了一位好学的弟子,在成年人赌博的时候,他教弟子写下名字、爱等字眼,然而谁想师徒二人遭到飞来横祸……萨义德的同伴遇到了一群迷路的伊拉克难民,后者出钱要他做向导,从此他的人生轨

选集播放
站外搜索播放
详情介绍
充满隐喻的第三世界荒诞寓言。①现代文明/教育试图改写苦难深重的现实,但除却成为其一部分,便是最终彷徨在这现实之外。②无始无终的无意义之旅,战火与边境=对现代性与民族国家神话的质询。③黑板的功用转移:掩体,担架,彩礼,离婚赔偿,丧失所指的十字架。④老少的尿道堵塞:喻指男权崩溃。(8.5/10)
——豆瓣影评:冰红深蓝
NB的电影,第一个镜头就显示其NB之处
——豆瓣影评:麻什麽
开始还以为是伊朗的真实状况,很受震动,知道是虚构的后,震撼的变成是导演的年纪和她那神奇的电影世家。还有里面的音乐,很厉害。至于什么第三世界民族寓言,庸俗的飘过飘过....
——豆瓣影评:孙开朗
道路母题,荒诞的“无情节”。黑板作为文明的象征在此片中已丧失其所指,最后均遭到破坏/遗失。文明在战争与贫苦的环境下沦为多余的奢侈品,而这灾难并非出自愚昧,而是现代性/战争自身,由此形成对第三世界现代性神话辛辣的反讽。老中青三代人不同的文化探求:回守传统、现代启蒙与生存需求压倒文化。
——豆瓣影评:A。
教化文明的承载,抵御野蛮的屏障,伤痛苦难的支架,背负民族的枷锁。黑板充满了隐喻,影片相当于寓言。爱可能就在身边,因为背离却始终看不见。文明仿佛就在眼前,转眼就是鲜血和屠戮。
——豆瓣影评:狄飞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