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影片讲述了著名奥地利作家斯蒂芬·茨威格遭纳粹驱逐后在纽约、巴西等地的流亡之旅。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,在三十岁时就已然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,作品远销海内外。但继纳粹上台后,书作先后在德国、奥地利被禁,他也踏上了流亡之旅,最后客死他乡。茨威格一生写过、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,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了人们的同情。

站外搜索播放
详情介绍
三星半。茨威格回避政治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他更关心的是人的命运,而政治往往抹杀了这些。在他的平静外表下如同他的作品,有着激动的灵魂。影片里有一幕是他听着跑调的家乡的音乐,悄悄红了眼眶。他把生命同欧洲文明连接在一起,影片只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彷徨,而我们更想看到他笔下那些千万重的波浪。
——豆瓣影评:九尾黑猫
奥地利今年的申奥影片,把茨威格最后的岁月拍得很有宿命感。哪怕纳粹政权将他流放,哪怕整个欧洲沦为战场,对他来说那依然是、而且永远是他的精神家园。南美大陆的灿烂千阳和作家内心的愁云惨雾就像明暗在交战,让自杀成为必然的解脱。漂泊、死亡、在异国。
——豆瓣影评:同志亦凡人中文站
去巴西之前的预热电影。最近读了巴西未来之国,床头是小说茨威格在巴西,听他讲了人类群星闪耀时,借给他读伊拉斯谟。似乎都是这片电影召唤出来的。茨威格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性主义走到了非理性的时代,狂热的世界超乎了他冷静的认识所能网罗的范畴,这对于伊拉斯谟的现代继任者来说,就是末日了。
——豆瓣影评:dinosaurs
鲜花盛宴起立坐下,艺术理念对峙世界,甘蔗应酬老曲泪目,前妻新任庇护之责,他乡旧友《象棋故事》,镜中倒影浪漫逝去……茨威格在美洲的人生尾声碎片,诸多名篇闪烁其中,不错
——豆瓣影评:kylegun
喜欢farewell to Europe这个片名,也欣赏用散点的方式写茨威格身上的多个面向,包括自我矛盾,让观众自己开动脑筋。就是不断在告别嘛,告别祖国和整个欧洲,告别名誉和恩怨,告别曾经深信却被历史无情证伪的理性主义传统,最终告别了生命和语言。
——豆瓣影评: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