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刚搬进新村的陶奶奶是位受人尊敬的幼教老师。退休后接到去海滨疗养的通知,侄女雪莉非常想跟姑妈去海边完成自己的毕业作品。刚建成的新村基础设施不完备,托儿所还没建起来,好多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带,只好锁在家里,大一点的孩子到处乱窜,很不安全。邻居家的困难促使陶奶奶萌发教育这些孩子的念头,她不顾侄女反对,在家中腾出一些地方,办起了义务幼儿园。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,因为孩子打翻墨水瓶、弄脏雪莉毕业作品,雪莉负气出走。失去母爱的喜燕性格孤癖,在陶奶奶慈母般关爱下,她与继母消除了隔阂,雪莉也在居委会主任的耐心说服下回到了

选集播放
站外搜索播放
详情介绍
初二的时候看的,印象深刻,在教师节的时候还以这部电影为内容写了一篇作文。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读了一遍,不过老师说,编的真好......我没有编,是电影太感人,我有感而发,真情实感啊!
——豆瓣影评:小禾没有尖尖角
文革后创作的儿童电影 影片围绕对陶奶奶美好心灵的展示与歌颂 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多彩的内心世界 使整部作品犹如一部美好的心灵交响诗 影片情节单纯 故事生动 准确 真实的表现了儿童性格 心理特点 非常符合儿童欣赏心理的需要 张瑞芳老师生动形象地塑造好了陶奶奶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得到了观众的认可
——豆瓣影评:李小庫
暴露年龄啊,小时候看完电影就想吃桃酥。那时候的小孩儿也挺幸福,还有专门的儿童电影看。现在可没有了。
——豆瓣影评:minox
小时候看过,还有陆毅,长的和现在不像。我是同龄人,我也是76年出生的,呵呵。陆毅在剧中完全是群众演员,镜头少,还不说话,在后面陶奶奶病了,才说了句,我演唐僧,呵呵!
——豆瓣影评:江融
小二十四只眼睛,跟木下惠介异曲同工,虽然格局小了不止一星半点。从人性善出发,意识形态几乎销去痕迹。有几个镜头还是非常漂亮的,信息量很大,又没有强烈的符号堆积感。八十年代的人物塑造一绝,跟现在的商业电影完全不一样:不是全知灰色式的,而是视点发掘式的,不是人物在转变,而是人物在理解。
——豆瓣影评:圆首的秘书